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世界资讯:从军新增枪械:捷克斯洛伐克

时间:2023-02-06 22:02:41 来源:哔哩哔哩 分享至:

本文纯属个人构思与建议,并非预告


(资料图)

文末有列表,请注意查收

前言

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战爆发前就已经沦陷,占领者德国从捷克获得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在Enlisted从军里,捷克枪(包括德国占领期内生产的)有G33/40vz.24ZH-29ZK-383ZB-26,横跨四个战役,从初始枪到高级枪,给玩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然而,从军还有很多值得加入的捷克枪械,从手动步枪到轻机枪,从冲锋枪到突击步枪,种类齐全、样式丰富。这里我就不标注解锁方式了,手枪和霰弹枪没什么存在感也不必一提了。

手动步枪

首先是最基本的武器——大栓。目前从军已经实装了G33/40和vz.24这两种非常经典的捷克栓,那么还有什么型号可以出呢?

克恩卡-赛德尔M1885

10发弹匣的伯丹

【历史背景】该枪是由奥匈帝国波西米亚地区的枪械设计师卡雷尔·克恩卡(奥匈帝国解体后克恩卡在捷克斯洛伐克工作)设计的一种使用弹匣供弹的栓动步枪,由托马斯·塞德尔的公司生产。其全长1301mm,枪管长754mm,空枪重4.34kg,发射11mm M.77温德尔弹药,使用10发弹匣供弹。

可惜的是,它的弹匣很可能已经丢失了,目前只能根据草图得知弹匣可以容纳10发弹药。

【手感性能】当伯丹拥有了10发弹匣。

克恩卡M1888

20发弹匣的罗斯MkIII

【历史背景】依然是卡雷尔·克恩卡设计的步枪,只不过M1888使用了直拉枪机。除了6发弹匣外,M1888还有一种大容量弹匣,能够容纳20发爱德华·鲁宾设计的7.5mm弹药。

该枪曾在瑞士参加测试,但瑞士军方最终采用了施密特-鲁宾M1889。

【手感性能】20发弹匣的罗斯MkIII。

克恩卡I型

直拉老李

【历史背景】1888年,克恩卡和父亲在伦敦设立了克恩卡连发步枪公司,还设计了许多栓动步枪,希望能够被各国采用。在1891年公司倒闭前,克恩卡设计了几种发射.303英制弹药的步枪,I型则是该系列的第一款产品。

克恩卡I型使用直拉式枪机和8发弹匣。

【手感性能】老李变成直拉,或许能更丝滑。

毛瑟-耶冷

要素过多的捷克毛瑟

【历史背景】捷克斯洛伐克继承了前奥匈帝国的许多遗产。1919年,鲁道夫·耶冷中尉基于前奥匈帝国的M1912(主要出口墨西哥的毛瑟98长步枪)设计了“毛瑟-耶冷”步枪,借鉴了曼利夏步枪的堆垛钩、友坂步枪的弹仓底盖、李-恩菲尔德短步枪的枪口箍和刺刀……

该枪尾托内部可存放配件,掀开下方的盖子即可取出,这个设计在尝试改进G98的实验枪上曾出现过。

毛瑟-耶冷步枪在布尔诺兵工厂(Zbrojovka Brno, ZB)生产。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都曾测试过该枪,但没有采用。

【手感性能】类似于vz.24,长度更长,初速略高。

vz.98/22

外贸长毛瑟的末班车

【历史背景】ZB曾使用G98的零件组装了一批步枪——vz.98。随后,ZB开始照着前奥匈帝国M1912步枪的样式进行生产,即vz.98/22。除了装备本土军队外,vz.98/22还曾出口到土耳其和中国。后来,vz.98/22经过缩短成为了vz.23,再次改进后定型为vz.24。

【手感性能】类似于vz.24,长度更长,初速略高。

半自动步枪

克恩卡自动退壳步枪

半半自动步枪

【历史背景】1883年前后,克恩卡基于奥匈帝国列装的温德尔M.73步枪进行改造,借助击发时的火药气体使弹壳自动退出。

但由于没有弹仓结构,这把“自动枪”无法实现自动装填,需要手动塞入下一发子弹,可以说是“半半自动步枪”了。

【手感性能】和伯丹差不多吧,只能是半个自动枪,当个金卡藏品还是蛮不错的。

罗斯-克恩卡M1899

5发半自动绍沙

【历史背景】由克恩卡在乔治·罗斯的公司设计、黑内尔负责生产的运动步枪,采用枪管长后坐原理,发射8.2x45mm弹药。装填需要按压左侧的按钮打开弹仓底盖塞入子弹。

该枪做工精良,但销量并不可观,主要是因为售价较高,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栓动运动枪。

一种军用型的罗斯-克恩卡步枪曾在英国参加过测试,但未能引起军方的兴趣。虽然这支步枪没能出名,不久后的罗斯-克恩卡M1907手枪却成为了经典的设计。

【手感性能】半自动绍沙,只有5发弹容量。

克恩卡-赫滕贝格1908

克恩卡放弃枪管长后坐

【历史背景】在栓动步枪领域失利后,克恩卡试图转向设计半自动步枪。直到他在乔治·罗斯位于维也纳的公司里担任起了技术总监,才开始专注于新领域的探索。1908年,他又转去了赫滕贝格的弹药公司工作。在那里,他放弃了枪管长后坐的设计,并研发出了一些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它们采用斜面延迟后坐、枪管短后坐或底火后坐自动方式。

克恩卡-赫滕贝格1908半自动步枪发射实验型的7mm弹药,使用5发桥夹从上方装填。由于只是用于功能测试的原型枪,它甚至没有表尺刻度。

【手感性能】类似于太美高级工程兵小队的温彻斯特G30M。

内奇1919

半自动冲锋枪,毫无用处

【历史背景】内奇1919由斯洛伐克的工程师父子约瑟夫·内奇和弗朗西斯·内奇设计。它几乎就是意大利列维里-伯莱塔(基于维勒-帕洛沙的半自动卡宾枪,往往被误称为“伯莱塔M1918”并被误认为是冲锋枪)的翻版,圆筒状机匣尾部有带滚花的封盖,连折叠刺刀也搬了过来。

该枪发射9x23mm斯太尔——前奥匈帝国的制式手枪弹,使用弹鼓供弹,其容量未知(估计在20发以下)。弹匣井还有个防尘盖,可以保护弹匣井,防止异物进入。作为一种发射手枪弹的半自动卡宾枪,内奇1919定位尴尬,缺乏中远程战斗力,遂未能引起军方的兴趣。

【手感性能】之前从军更新了四个“废物”:KB-P-135、史密斯&韦森轻步枪Mk2、伯莱塔M1918/30和炮兵卢格。内奇1919跟他们手感差不多,弹容量少一点,威力略大一些。

克恩卡(底火后坐式)步枪

和加兰德撞车?

【历史背景】克恩卡与赫滕贝格的弹药公司的合同于1922年终止后,他带着原型枪来到了ZB工作。正逢捷克官方渴求列装半自动步枪、大量测试本土与外国的原型枪之时,克恩卡基于此前在赫滕贝格的研究和尝试,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和回转式枪机设计了一些半自动步枪与轻机枪。上图中的这支半自动步枪身世是一个谜,根据Miroslav Šáda所著《Československé ruční palné zbraně a kulomety》,它使用了底火可动的弹药,因而被捷克军方否定。或许就像约翰·加兰德早期的设计一样,克恩卡的步枪也采用了“底火后坐式”原理。

【手感性能】类似于特纳SMLE?但是估计只能装5发。

ZB-克恩卡1925

克恩卡的临终之作

【历史背景】1925年春,克恩卡在ZB基于他1922年左右设计的自动步枪(下文中有介绍),研发了一种7.92mm半自动步枪,同样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和回转式枪机,使用10发弹匣供弹。

虽然测试结果让人十分满意,但该枪装弹后重达5.64kg,对于半自动步枪来说有些太重了。不幸的是,克恩卡在次年2月因肺结核逝世。在克恩卡死后,ZB的两位年轻工程师克莱门斯和卡德莱茨继续改良着他的设计,ZB还为克恩卡的步枪申请到了去波兰参加测试的机会。

【手感性能】类似于G41?

霍莱克-贝奈斯HB

霍莱克初露锋芒

【历史背景】1925年入职捷克兵工厂(Česká Zbrojovka, ČZ)的伊曼纽尔·霍莱克是一位具有才华的年轻设计师(霍莱克三兄弟都是十分有名的设计师,他们设计了ZB-26、ZH-29等经典武器),他和ČZ的厂长古斯塔夫·贝奈斯合作设计了一种导气式半自动步枪,以二人的姓氏缩写“HB”为名。

HB步枪使用长行程活塞和偏移式枪机,这套系统也在ZB-26与ZH-29上有所体现。此外,它使用“剪刀”机匣,在旋转机匣尾端的解脱杆后,就能沿枪托中段的缝隙将枪机组件与扳机组件分开,霍莱克将这个设计改进后继续应用在ZH-29上。

此外,HB步枪带有两组背带环,一组位于下方,一组位于左侧,方便步兵和骑兵使用,就像捷克列装的vz.24步枪一样。

ČZ在1926年和1927年交替之际加工了一些HB原型枪,并提交给了军方进行展示与测试。HB步枪曾和克恩卡步枪(由ZB的工程师在克恩卡死后改进而来)同台竞技,但都未能产生较好的反响。

【手感性能】换皮ZH-29,毕竟可以说是ZH-29的祖先了。

ZH-39

听说过ZH-29,那ZH-39呢?

【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后期,ZB的半自动步枪设计越来越多样化。光是霍莱克的设计就有好几种风格,除了大幅保留ZH-29特征的Z-37外,还有大改样式的ZH-39。不过,ZH-39依然延续了ZH-29的导气活塞、偏移枪机、可拆卸弹匣和“剪刀”机匣。

ZH-39出世不久后,捷克斯洛伐克就沦陷了,这把枪也就埋没在了历史中。

【手感性能】和ZH-29相近。

ZK-420

捷克加兰德

【历史背景】早在1942年,Waffenwerke Brünn A.G.(原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兵工厂,ZB)的库基兄弟就设计了一种长行程活塞导气式的半自动步枪——ZK-420。它采用回转式枪机,和美国的M1加兰德有些相似。然而,此时的Brünn兵工厂需要开足马力为德军制造武器,新武器的研发大受阻碍。1945年5月,新的原型枪才制造出来,而最初的两支原型枪在战乱中遗失了。后来,库基改进了ZK-420,改用弹匣装填,名为ZK-420S,和美国M14在外观和结构上都蜜汁相似。

【手感性能】M1加兰德换皮。

自动步枪/轻机枪

赫鲁伯轻机枪

半条腿还在上个时代

【历史背景】捷克斯洛伐克建国之初,预备役中尉约瑟夫·赫鲁伯便通过外接导气装置的方式把曼利夏M.88栓动步枪改装成了“轻机枪”。然而,赫鲁伯的轻机枪体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一些设计细节甚至非常不利于操作。

首先,赫鲁伯轻机枪仍然采用曼利夏M.88的盒式弹仓供弹、5发漏夹装填,发射8mm曼利夏弹药。在弹仓右侧还有余弹指示装置,通过拨杆和刻度告诉射手弹仓内还剩多少发子弹(论士兵不会从5数到1)。其次,赫鲁伯轻机枪的枪机后方有一组防尘盖抵住枪机。它由两个零件组成,需要先把右侧铰接的防尘盖放倒,再将另一块防尘盖左旋90°后拔掉,否则无法拉动枪栓。

再者,和其他一些外接导气装置的“栓改自”一样,赫鲁伯轻机枪的复进装置处于右侧的导气管内。此外,在抛壳窗左侧,还有一个铰接的防尘盖,需要掀开它才能上膛、使用武器。

赫鲁伯轻机枪虽然带有一个前握把,却顶不住战斗中的高强度使用。倒是表尺下方的散热片对于这把仅有5发弹容量的“轻机枪”显得有些多余,甚至有几分讽刺。枪机后方的防尘盖向下放倒后不免会硌手……总而言之,该枪的设计十分的失败(人人都用这种枪,或许就没有战争了)。

最后,为了证明它真的是“轻机枪”,不妨看看该枪左侧的铭文。第一行用捷克语写着“轻机枪 系统 赫鲁伯”,第二行则是“实验型88/20”。此外,它的快慢机从上到下分别对应“保险”、“单发”和“连发”的挡位,能够全自动射击应该不假。

【手感性能】绝对是最烂的轻机枪,性能自行脑补,或许能作为金卡武器当个收藏品。

内奇自动步枪/轻机枪

星战发射器

【历史背景】内奇1919半自动卡宾枪失利后,约瑟夫·内奇又尝试着设计了一种外观科幻的7.92mm自动步枪,并提交给了军方进行展示与测试。或许是出于对弹鼓的执念,也可能是为了方便卧姿射击,它仍然采用小容量弹鼓供弹。

内奇自动步枪长达1359mm,枪管长745mm,枪管和导气管外形十分臃肿。该枪空重达到了6.48kg,20发容量的空弹鼓重达0.74kg,装满子弹后总重估计和BAR差不多。除此之外,内奇还设计了一种使用更大容量弹鼓的轻机枪,它带有手枪形握把,仍然采用导气式原理,但同样未能让捷克军方满意。

【手感性能】类似于刘易斯?

克恩卡自动步枪

“它将让其他轻机枪显得毫无用处”

【历史背景】该枪由克恩卡于1922年左右设计,使用枪管短后坐原理和回转式枪机,发射7.92mm,使用弹仓供弹(容量可能≤10发),空重7.68kg。

在1923年的测试中,克恩卡自动步枪表现并不理想,枪机组件在射击128次后发生了断裂。然而,克恩卡在自传中说到:“在将来,我的步枪能够让其他轻机枪显得毫无用处,采用其他的设计将是一种大罪。”

或许他设想过自动步枪的用途和潜力,只可惜他的设计始终停留在原型枪阶段。不过,参加1923年测试的内奇、克恩卡以及霍奇克斯的样枪都对捷克后续的轻武器发展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手感性能】操作起来类似于费德洛夫,射速还得看安东怎么yy。

ČZ vz.30

陆用航空机枪

【历史背景】它和ZB布尔诺的vz.30重名——都叫“LK vz.30”,但ZB-30的“LK”意为“轻机枪”,而ČZ-30的“LK”则指“航空机枪”。

在1924年左右,ČZ将一些航空型维克斯机枪和刘易斯机枪改膛为7.92mm,四年后捷克空军列装了这些机枪。随后,先前设计了ČZ vz.24手枪的弗兰蒂谢克·米什卡组织设计了一种新的航空机枪,融合了维克斯和刘易斯的特征,使用弹盘供弹。

这便是ČZ vz.30航空机枪,它往往被安装在飞机上充当自卫火力。

此外,还有使用弹链的对空型号。它们发射7.92mm弹药,理论射速900RPM,德军曾将一些缴获的弹链型ČZ vz.30装备给地面部队,除了防空外还充当过进攻武器。

【手感性能】类似于MG34。

ZK-423

捷克RD-44

【历史背景】顾名思义,ZK-423由Brünn兵工厂(原ZB)总设计师库基设计。它是一种发射8x35mm Rapid中间型威力步枪弹的轻机枪,使用50发弹链供弹,弹链盒安插在机匣左侧。

比较奇特的是,ZK-423的前握把兼具拉机柄功能,后拉握把上膛,就像操作泵动霰弹枪一样。

1942年底,SS-Waffenakademie Brünn(二战期间坐落于捷克布尔诺的党卫军技术部门)向Brünn兵工厂订购了6支原型枪,但是没有采用。

战后,3支ZK-423被改膛为7.92mm短弹并进行展示,但仍未赢得任何人的兴趣。

【手感性能】类似于RD-44,但是只有50发弹容量。

冲锋枪

KP vz.38

96发的泼水神器

【历史背景】捷克斯洛伐克建国后才发现自家的冲锋枪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在研究了一些外国设计后,米斯卡借鉴伯格曼冲锋枪的自由枪机原理和圆筒状机匣,设计出了一种发射9mm勃朗宁手枪弹的冲锋枪——vz.38。

有趣的是,vz.38被称为“手枪弹机枪”,并且有一种用途是安装在防御工事内、利用(相对)低精度和高散步的特点实现近距离下的火力覆盖和压制,说白了就是“泼水”。

该枪带有一个96发大容量弹鼓,如果加入从军完全可以和苏军的轮椅金卡枪“PPSh-40”打个平手。

参照PPD-34/38和试制丙的设定,弹匣型或许可以给到低等级,弹鼓型当金卡武器。

【手感性能】超大容量的MP35/I。

MP SS 42

党卫军被掐灭的执念

【历史背景】党卫军为了满足对大弹容冲锋枪的向往,命令Brünn兵工厂(原ZB)研制一种大弹容冲锋枪,要求使用64发弹鼓、自由枪机原理,并带有步枪样式的木托,在“Maschinenpistole MP SS 42”的代号下生产一万支样枪。

在党卫军的监视下,ZB的工人打造了一些原型枪。这些铭文为“MP-42”的冲锋枪和德军列装的MP40几乎没有相通之处。考虑到成本等问题,军备和战争生产部部长下命令禁止了该枪的后续研发和生产。

【手感性能】大弹容的VMP 1926。

突击步枪

ZK-412

党卫军的突击步枪

【历史背景】ZK-412,又称MK SS 42,也是应党卫军要求设计的武器之一。从“ZK”开头的名字可知,它依然出自库基之手。ZK-412采用了长行程导气活塞活塞和回转式枪机,使用盒式弹匣从下方装填。

然而它和德国军械部指导下的机关卡宾枪/突击步枪计划毫无关联 ,一方面它使用了铣削工艺,另一方面ZK-412发射8x35mm Rapid弹药,而非7.92mm短弹。此外,根据Gary Paul Johnston和Thomas B. Nelson所著《The World's Assault Rifles》,ZK-412只有半自动功能,无法全自动射击。

【手感性能】类似于“VG1-5”。

总览列表

【手动步枪】

克恩卡-赛德尔M1885

克恩卡M1888

克恩卡I型

克恩卡1890

毛瑟-耶冷

vz.98/22

【半自动步枪】

克恩卡自动退壳步枪

罗斯-克恩卡M1899

克恩卡-赫滕贝格1908

内奇1919

克恩卡(底火后坐式)步枪

ZB-克恩卡1925

霍莱克-贝奈斯HB

ČZ S型

ČZ vz.35

ČZ vz.37

ZH-32

Z-37

ZH-39

雅内切克步枪

ZK-375

ZK-381

ZK-391

ZK-420

【自动步枪/轻机枪】

赫鲁伯轻机枪

内奇自动步枪/轻机枪

克恩卡自动步枪

布拉格 II/A

布拉格 II/B

布拉格I-23

ZB vz.24

ZB-30(大容量弹匣)

弹链ZB-26/ZB-30

ČZ vz.30

ZK-423

【冲锋枪】

KP vz.38

MP SS 42

【突击步枪】

ZK-412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旅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