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家中“小蜗”总是磨蹭?家长先别上火,心理学的故事揭示磨蹭真相

时间:2023-07-11 20:06:33 来源:大文学 分享至: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对自己女儿十分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生活上,

用龙应台的话说,她是在努力


(资料图片)

但是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像龙应台一样对孩子的磨蹭也能保持长时间的尊重与温柔。

看到孩子在自己温柔的催促下仍然无动于衷的时候,

这不由得让许多妈妈感慨:为什么孩子在做事情上面会这么磨蹭。

这个故事其实和我们和孩子相处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孩子就像是这只大象:向往着眼前的玩乐。因为没有地图,孩子并没有对于未来的完整的规划,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因为认知发展的原因不能认识到自己未来的方向。

这时候的父母就像是骑象人,因为有着自己的生活阅历,父母通过自己的“地图”试图

这就和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冲突。试想一下,如果这时候的父母选择用责骂,命令,要求的方式去和孩子交流,孩子会选择什么方式应对?

孩子意图通过这种方式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的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生活节奏,生理特性,心理成熟等方面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最重要的是,因为

对于孩子来说,最舒适的节奏就是顺其自然的节奏。

父母往往不会将孩子的节奏过于重视,因为父母希

但这是不现实的,孩子的发育阶段注定孩子需要自己的节奏,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曾经对于孩子的个性有这样的4种划分:

而“磨蹭”的孩子往往是属于后两种。

因为天性的原因,这两种类型的孩子因为性格的原因在

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父母的“河东狮吼”往往是没有效果的,应该和孩子进行交流,

人某些行为的进行是

比如在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这时候孩子不会做到快速穿衣服,这是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

这个时候的父母不应该过于心急,应该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度过发展阶段,调整自己合适的节奏。

孩子在采取“磨蹭”的手段之前往往已经尝试过这件事情,在发现字节对他并不感兴趣,没有动力完成之后,孩子会逐渐产生抵制情绪,并通过“磨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喜欢。

就拿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举例。

现在许多都是独生子家庭,出于照顾孩子的考虑,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往往选择大包大揽。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相对于要求,孩子更愿意接受选择。

比如问孩子:“是现在吃午饭还是等着晚上一起吃晚饭,你来决定。”让孩子明白没有人会因为你不按时吃饭就另外去做一顿饭。对于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可以问:“是赶紧起床我去送你上学还是一会你自己走过去,你自己定。”

在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同时给孩子充分选择的机会,当孩子获得选择的权利的时候往往愿意接受。

心理学中有一种谈话技巧就是

可能和孩子说“现在睡觉吧”其实效果并不好,如果和孩子说“选择哪一件睡衣睡觉,蓝色还是粉色?”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将目的通过选择的方式表现出来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仔细感受一下,下面那个句子更加容易接受?

在避免孩子出现德西效应的同时,让孩子进一步明确了当前任务的动力,孩子也会慢慢地改掉磨蹭的习惯。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宋妈说育儿

拓展一:

拓展二: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旅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