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名工人的劳务费都被拖欠着,请你们一定要加快处理……”一起劳务纠纷中的环保公司负责人焦急地说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起往下看!
1
(资料图片)
事情起因
2022年7月,深圳某环保公司与上海某建筑公司签订《项目责任承包协议》,约定由环保公司作为劳务分包人,承包深汕特别合作区某游泳池项目劳务分包。环保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完成项目工作后,建筑公司未支付48万元劳务费。经多次催收未果,环保公司于2023年3月向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烦“薪”事得重视
群众利益无小事,得知案件涉及工人“薪事”,承办法官高度重视。
“咱们通过诉前调解来解决这个事,效率更高。”为尽快化解纠纷,保障本案工人的合法权益,法官第一时间向原告介绍了诉前调解的流程。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法官将该案导入诉前调解程序,并指导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
“不是我们不想结算啊,那这其他工程款都没收回,我们也很难办啊!”被告面色为难地说道。经过沟通得知,被告对应付金额没有异议,但因被告尚未与建设方完成工程结算,导致被告没有足够资金支付这笔劳务款。经调查,被告公司经营正常,但有多个工程款未收回。
考虑到被告公司当前经营困难,“一刀切”让被告付清款项,可能影响被告正常经营,但工人的工资支付又迫在眉睫。如何在情理法上解决纠纷?调解法官和调解员陷入两难。
3
“递进式”调解出手
为保障双方利益,调解团队开展“背靠背”释法说理,将被告的经营困境向原告作出说明,取得原告的理解,了解其实际需求,进而引导原告接受分期还款。在取得原告的理解与支持后,调解团队转向做被告的工作。
“大家外出打工也不容易,我们这边也和原告做了工作,您看这个方案怎么样……”
“之前就说过了,工程没调试完怎么结账?”
起初被告坚持以“工程尚未调试”“合同约定付款不明确”等理由拒绝调解,但调解团队坚持不懈地释法说理,采取“递进式”调解,打动了被告,同意调解方案。同时,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投入使用,原告承诺,积极配合完成游泳池项目的后续调试工作,并及时结算,帮助被告完成与建设方的工程结算。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被告分两期付清48万元劳务款。
经案件回访,目前,第一期劳务款已如约支付,涉案游泳池项目的调试工作也顺利进行。一起劳务分包纠纷在法官与调解员的合力下得到妥善解决,为企业方争取了盘活资金的空间,也切实维护了工人的合法权益。
“深汕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贯彻现代化司法理念,坚持能动司法,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用高质量的司法服务保障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深汕法院立案庭庭长杨海军介绍道。
原标题:《烦“薪”事,这样解!》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旅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