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禁塑令,以及旨在保护环境、海洋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举措是航运业当前面临的众多变化和多重转型的焦点之一。尽管禁止船上使用一次性塑料物品起了作用,但寻求可行且有效的替代方案才合乎常理。
那么,航运业准备好在船上停止使用塑料了吗?替代方案是否已准备就绪、可靠、值得信赖?
在本期Robban Assafina杂志的栏目中,我们根据需采取的行动、可供适用的方案和既有的监管框架,探讨了船上使用一次性塑料的影响,同时展示了业界专家对这一根本问题的不同看法。
【资料图】
威胁所在
随着全球海洋塑料垃圾问题愈发严重,各国应采取一些基本措施来保护环境。位于阿曼苏哈尔,阿曼苏丹国航运和物流服务提供商GAC的商务经理Ashan Silva博士表示,随着全球范围内向海洋倾倒塑料废弃物与日俱增,海洋塑料垃圾问题日益严重,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个趋势不断增长,而且数量极易在未来十年内翻倍。
“如果我们不按照IMO的建议采取积极行动,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数量将超过鱼类。部分航运公司对此回应是禁止船上使用一次性塑料,实施替代解决措施,如供全体船员使用的饮水机、钢水瓶、金属吸管、可重复使用的织物等。”
Silva博士提到,面对这一威胁,开展合作变得十分重要,这意味着仅靠单方努力无法改善现状达成目标。“船东、船舶经营人和管理公司必须实施例如供应商筛选流程(供应商筛选和注册)等策略,为减少塑料垃圾作出努力。
企业可以与其供应商合作,尽量减少其船队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塑料瓶、包装、袋子等)。此外,即使船上使用塑料袋和塑料包装,供应商也可以对丢弃的塑料进行收集并统一在陆上处理,以降低其最终落入大海的风险。”
同样,BIMCO政府间事务部门负责人Bev Mackenzie博士认为,航运业必须在减少海洋塑料行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致力于清除和减少船上不必要的塑料使用,并倡导改变塑料垃圾在陆地上的处理方式,因为,航运业有潜力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
“即使船上管理最佳,陆地上管理不善也会意味着塑料瓶最终仍落入大海。我们可以简单地消除这种影响,而且现有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船上饮用水系统具有成本效益良好、可靠且供水安全的优点。”
Mackenzie博士解释道 ,“BIMCO的调查显示,许多公司已经采用了现代船舶系统,船上塑料瓶数量的减少意义重大,”,她认为用船舶系统取代塑料瓶使用还有其他明显的好处。由于塑料瓶加重了碳足迹和水资源浪费,船上供水系统除了节流外,还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Mouawad Consulting AS是环境工程领域的头部企业,专门从事船上压载水管理,其子公司URSA AS作为船上供水系统的供应商,认为“唾手可得”的措施是尽量减少船上塑料餐具的使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将塑料单独存放并运到岸上进行回收,并用过滤系统取代塑料饮用水瓶。Mouawad Consulting的首席执行官Jad Mouawad先生表示,这些措施不一定只适用于大型企业,任何企业都可以通过采用这些基本原则来减少成本及环境足迹。
IMO举措
当就此事寻找有关规定的支持时,IMO的合作项目“GloLitter伙伴关系”的项目经理Tamar Barabadze女士解释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的附件五明文规定自1987年起禁止将船上的塑料排入大海。这项禁令适用于所有地区的所有船舶,但大型船舶亦有额外的责任。所有超过100总吨的船舶必须制定垃圾管理计划,并向船员提供如何处理各类垃圾的说明;船长在12米或以上的船舶需要张贴宣传海报,通知船员和乘客如何处理他们的垃圾。
她继续说道:“超过400总吨或有许可载客15名以上的船舶必须保存垃圾处理记录簿,其中包括每次焚烧或排放垃圾的时间、日期和地点记录,以及对垃圾的描述和处理量的预估。2022年通过的一项最新修正案也将使垃圾处理记录簿的这一要求适用于超过100总吨的更小型船舶。MARPOL公约附件五还要求各国政府确保在港口和码头提供充足的接收设施,以接收垃圾,避免对船舶造成计划外的延误,并根据船舶的需要使用这些设施。”
认识到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解决海洋塑料垃圾造成的环境和健康问题,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通过了IMO关于《解决船舶海洋塑料垃圾战略》及其相关行动计划,其目的是加强国际框架的建设和IMO相关指令的遵守,并在2025年前实现船舶塑料垃圾向海洋的零排放。
替代之策
然而,禁止船上使用塑料可能会促使某些新措施的出现,以期找到船上塑料的替代方案。
Mouawad先生说,例如在挪威,几乎每个人都对塑料进行分类,回收利用率最高约为97%,这意味着剩余的3%,即数千吨塑料最终将作为污染物被排进海洋。他解释道:“这同样适用于塑料回收率可能更低的船舶。在我们看来,在指导和落实严格的垃圾分类规则的同时,船东应该考虑用其他更为可持续的原料替代塑料。例如,船东应该用过滤系统等替代品来替代塑料水瓶,而不是仅回收它们,进而最终在船上杜绝使用塑料瓶。
Silva博士谈到了一些挑战,包括替代一次性塑料的初始成本,如改良饮水机或过滤器及改进净化系统,以及取决于市场数据的价格成本,毕竟,传统的石油基塑料制品比生物塑料制品便宜得多。
他还指出了这方面的一些卫生健康问题,比如每次使用后、尤其被多人使用后需要适当清洁的非一次性物品时,他说:“如果管理层决定在船上饮水机旁留一个陶瓷杯供使用,清洁不足可能会导致感染或疾病的快速传播。此外,在一些地方,船舶用品供应商获取某些塑料替代品为时尚早。”
增强船员信心
另一方面,船上的饮用水质量也是一个问题,根据BIMCO的调查,船员接受度引发的挑战尤为凸显。Mackenzie博士说,对于许多船员来说,与传统上被认为水质差且过度使用化学物质导致水有异味的饮用水系统相比,瓶装水更受推崇。此外,饮水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从不饮用自来水的国家的船员来说。
然而,Mackenzie博士表示,除了通过在船上张贴海报、展示测试结果、播放视频等以提高普遍认知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质检体系、添加矿物质、制定检测制度等方式来使船员安心。“我们还看到船东提出了更多新颖的方法,例如提供名牌的可重复装水瓶、盲品,以及与对此有所顾虑的国家内的医疗专家互动,确保公司领导将上船并使用船上饮用水系统。事实上,我们正在进行多项努力来增强船员的信心。”
为提升此事的关注度,BIMCO于去年11月发起了一项活动,旨在提高公众认知,以及声援船上杜绝一次性塑料瓶。BIMCO与Ocean Bottle合作开发了联名可重复使用的瓶子,象征着航运业所需的变革。
改进船员培训
Silva博士说,航运企业在这一过程中确实扮演着主要角色,首先是通过他们的网站和其他媒体平台来提高公众对其所遵循的塑料垃圾处理政策的认识。“同时,其所有和管理的船舶必须在相关地点张贴宣传海报,以提高船上船员的意识。在被指派上船前,船员应接受海洋塑料垃圾等有关保护海洋环境方面的适当培训。
因此,提高人们对海洋塑料垃圾的认识开始成为许多公司的关注焦点并成为其营销战略的一部分,Mouawad先生表示,具体落实包括建立其公司自己的环境保护专员岗位,在采购流程中提高意识,让船员在日常生活中轻松选择一种优质替代品,从而减少船舶的环境足迹,减少环境污染。
未来之举
塑料污染对海洋环境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是一个真正需要通力合作的领域。这就是BIMCO正在制定“塑料禁止指南”以帮助整个航运业贯彻落实的原因。
然而,禁止塑料的这根链条仍然存在一些缺口。Silva博士说,由于商业压力和成本,不可能完全消除船上一次性塑料的使用。然而,官方可以通过船舶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规章制度持续施加压力来规制污染的原因,但只有少数经营人可能会在保护环境的强制性规定之外采取更积极主动的行动。
“除了极少数知名企业外,大多数企业主要受利润驱动,而对减少污染的兴趣微乎其微。在我看来,我们应该解决这一问题,而不是浪费更多时间通过监管部门立即采取行动并取得更好的结果。”
同样,由于缺乏合适且廉价的替代品,Mouawad先生预计航运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完全停止使用塑料,除非监管部门采取行动。他说:“我们预计未来将会出台禁止在船上使用各种塑料的法规,类似于目前在印度和科威特等国实施的法规。当上升到IMO层面时,我们预计船东将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预防之策
Barabadze女士表示,IMO关于《解决船舶海洋塑料垃圾战略》旨在进一步了解船舶对海洋塑料垃圾减少的贡献,改善当前预防策略下执行的监管框架,提高公众意识、指导和改善船员培训,以及减少航运和渔业中的海洋塑料垃圾排放。
为帮助航运业更好地了解船舶海洋塑料垃圾有关的监管框架,IMO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支持各国落实IMO的措施。在此,Barabadze女士强调了IMO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合作实施的GloLitter伙伴关系项目,该项目由挪威政府通过挪威发展合作署提供初始资金,并与BIMCO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以支持全球为减少航运中塑料足迹所作的努力。
GloLitter项目
“该项目旨在帮助航运业和渔业部门实现未来的低塑料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项目将协助发展中国家采取最佳措施来预防、减少和控制航运业和渔业的海洋塑料垃圾, 包括牵头伙伴国和伙伴国在内的30个国家正在GloLitter项目中开展合作。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各国制定了处理海洋垃圾的国家行动计划。区域特别工作组召开会议,在本区域内将各国聚集在一起来商讨最佳措施。通过鼓励国家、行业和战略合作伙伴的深度参与,GloLitter项目力求做出举足轻重的改变。”
但是船上会停止使用塑料吗?
IMO在《解决船舶海洋塑料垃圾战略》中提出了“加强国际框架建构和遵守IMO相关规定,力求至2025年实现船舶零塑料垃圾排放”的愿景。Barabadze女士总结道:“只要人人献出一份力,行业间、国家间精诚合作,实现这一目标指日可待。”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旅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